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,用时56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辨中边论述义

    过程略说余果差别十种:后后果、最初果、数习果、究竟果、随顺果、障灭果、离系果、殊胜果、有上果、无上果。这十种果也是通约三乘修证而论的。   第七辨无上乘品:从正行无上、无上、修证无上的三个方面显大乘殊胜。正行无上有六种(最胜正行、作意正行、随法正行、离二边正行、差别正行、无差别正行),无上辨十二种(安立施设、法界、能立、任持、印持、内持、通达、增广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0841944.html
  • 止观的实践-兼评《菩萨道次第广论》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

    的对象,称作「」。的种类有很多种,依据《阿含经》的记载,有五种重要的净行:(1)不净、(2)慈愍、(3)缘性缘起、(4)界差别、(5)阿那波那念。这些,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,依次是(1)贪行者、(2)瞋行者、(3)痴行者、(4)慢行者、(5)寻思行者。这是《瑜珈师地论》中〈声闻地〉的解说[注二]若就的性质来分,此中的前四种:不净、慈愍、缘性缘起、界差别,都是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5443302.html
  • 阿耨楼陀造:摄阿毗达摩义论(一)

    这四种名为无色界唯作心。  如是一切十二种,名为无色界善,异熟、唯作心。  、 由于之差别,无色界意有四种。  又依善、异熟、唯作、区别而立十二心。  四、八出世间心(注22)  、 (1)须陀洹...、善心三十七、异熟心五十二、唯作心二十。  第二 摄心分别品   作者:阿耨楼陀造     心相应,同生与同灭,  同依(注1),有五十二法。  一、五十二心的分类    如何(是五十二心...

    阿耨楼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2442085.html
  • 唯识指掌

    他处或为其他障碍的境都是不能看见的,就是因为境不当前的缘故,这是泛论根境识三种相互的关系。若再分析起来,各各的根对各各的境,为各各识的依、,是不容有羼杂的,譬如眼根坏了,眼识不能以其他不坏的根为依而见色境,或是色境不当前的时候,眼识也不能以其他当前的境而为见,这种事实是最极明显的。所以何种根为何种识依,何种境为何种识,这种道理也应该是有决定的。根据此理,再来论山河大地是为何种识的...

    韩清净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1154313.html
  • 佛典中“唯”的二类否定意义对中国佛学研究的提示

    brnan)(alambana,禅定对象)之定义中,我们可以发现有“唯智” (jnana-matra)、“唯见”(darsana-matra)、“唯忆念” (pratismrta-matra)等三个“唯”的用例。是瑜伽师于相似安住其心,谓彼比丘于彼彼知事为欲简择、极简择、遍寻思、遍伺察故,于先见、闻、觉、知事,由见、闻、觉、知增上力故,以三摩呬多地作意思惟分别而起胜400页解。彼虽于其本...

    惠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846243.html
  • 什么是修

      什么是修   什么是修?修包括了两个内容。一个是思维修,也叫观察修。一个是安住修,也叫止住修。   安住修,一般来说,就是象我们平时修定打坐,把心止在一个上。例如,在坐中,观佛像,那么,这个佛像,就是“”。心缘一境,把心止住在这个佛像上,尽力不要变动,这个就是安住修,是修定的方法。   但是,我们在座中修定,总是要下座的吧。哈。所以,下座后,在日常生活中应对各种外境,这时,就需要思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1151424.html
  • “念”之义

    “念”之义  “念”是心的作用,在佛典中有几种含义:  一、明记不忘之义─唯识学谓心的作用(心),于曾见闻觉知的事象,明白记忆不忘(对之事,明记不忘)。  《俱舍论》卷四(大二九.一九上)曰:“念谓对之事,明记不忘。”  《成唯识论》卷三(大三一.一四上)曰:“于曾受境,恒明记故。”  《成唯识论》卷五(大三一.二八中)曰:“云何为念?于曾习境,令心明记不忘为性。”  二、想念之义─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463351.html
  • 法称论师:正理滴点论

    起错乱之智,即现量。  此有四种:一、根智。二、自境无间具有能俱起境由根智等无间能生起之意识。(《成唯识论》说开导依时五识不能作意识等无间。)三、一切心心法自证分。四、修习如实义最胜边际生瑜伽...”者:谓非同品。即与彼义异、与彼义相违、及彼义为无有。  此三律者、谓唯具有三种标志:一、无。二、自性。三、果法。  此中“无”者、喻如说言:于某立宗之差别中、无有瓶。谓如说依成为之可...

    法称论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638186.html
  • 阿赖耶识

    根本也。有漏杂染之流转,依之而起,无漏清净之还灭亦依之而生。是以护法等详分别之。   二、缘行相门   此门述第八识之能,凡心法之作用,不具此二则不成故。若约法相生起次弟,心依境因方得起故,依缘境,有能缘心。若约唯识转变次第,其境要是识变故,依能缘心,有所缘境。今准护法等释,先明行相,后说。  此识之自体,以了别为行相。所谓行相者,谓能缘心行于缘境之体相,即识自体缘缘境之能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848264.html
  • 辨法法性论讲记(6)

    以何种而现前法性,此就是依处;抉择是对于法性的抉择;触证是对于法性现量触证;随念是对于法性数数随念;悟达彼自性是悟入到达法性自性的究竟。所以,从相至悟达之间的六相是从不同角度围绕一个法性而作...悟入殊胜转依之为   悟入为者,谓宿愿差别,   宣说大乘法,即差别,   十地加行别。   “为”就是应为之义,是悟入殊胜转依应当做的,或必须之条件,故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辨法法性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13015432434.html